什么是哲学?
Contents
什么是哲学?
哲学为何物
哲学思维$\not=$哲学思想
赫拉克利特的定义:爱 $+$ 智慧
“哲学”一词来自于日本,体现的是中国文化
哲学的起源:最大、最高、普遍性的问题
- 哲学不是智慧,而是爱、追求智慧,是一个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,我们一直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苏格拉底意识到自己的无知,但是别人没有意识到,神不是真正告诉他自己有智慧,而是认识到自己的智慧是微不足道、自己是无知的人,从而激发学习的能力,追求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。智慧来自于神,追求智慧来自于人,人都应该具备追求智慧的激情,永远在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
- 惊异(好奇心):由于好奇才开始哲学思考,完全无知或者有知都不会有好奇心,好奇心是从无知到有知的中间状态,注意不是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,而是对世界、宇宙的普遍性问题的好奇心
- 闲暇:有物质保障的前提下,才能有精神上的自由思考哲学
哲学与常识
- 共同经验,随大流,羊群效应
- 直观的对世界的把握
- 常识和经验可靠吗? 黑天鹅
常识 | 哲学 |
---|---|
经验性 | 超验性 |
表象性 | 概念性 |
有限性 | 无限性 |
非批判性 | 批判性 |
超验性:把握一般,把握概念,经验的东西都是有限的,比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
批判性:要提出质疑,对于经验性的食物要保留质疑
哲学与科学
- 科学:特定领域的本质或规律的认识,能指导实践,普遍性的范围较小
- 哲学:最高最大的普遍性,要对科学、规律的本质进行反思
- 哲学与科学是根与树,广泛、普遍和具体的区别,哲学和科学都是对普遍性、规律性进行追问
- 科学与哲学都诉诸于理性
哲学与宗教
- 哲学包含人类对确切的知识不能肯定的食物的思考,但是不诉诸于权威
- 哲学不是确切的知识,这一点上类似于神学,无法用确切的知识进行回答,类似于宗教
- 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无人之域,就是哲学,一方面不能接受确切知识的验证,另一方面又要挑战权威,一定程度上就是和宗教对立
宗教是人民的鸦片
——马克思
在这个意义上,鸦片指的是宗教对于人民的麻醉作用,并不包含毒品的含义,只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一种“没有办法的办法”,是在现实世界中遭受的不正和不公的宣泄口
哲学的问题
“在”——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
哲学以思想、普遍者为内容,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
“真”
讲的是思想的客观性,要对科学的规律进行反思,如何验证,是思想的思想
“善”
与生活中、常识上的“善”有区别;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
功利主义和义务论
马克思主义伦理观
哲学上的善,是人的思想、行为“应该”怎么做,即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应然性
“美”
所有的美都是与人的生存方式、存在方式相关的,对美的讨论都与人有关
哲学上探讨的美——“是”与“应当”的统一
马克思:既要按照“种”的尺度生产,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又要具备人的想法和目的性,即人觉得应该怎么样做
“人”
所有的讨论都要与人相关,所以哲学最终是关于人的哲学
人有思想,即使微小而犹如尘埃,但是思想可以思考宇宙,不同于其他物种
哲学探讨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的根本的问题
哲学的特征
哲学的反思性
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,才会起飞
——黑格尔
反思性:等待尘埃落定之后就行反思,哲学一定要自甘寂寞,坐得住冷板凳,不能追求名利,不能为了追名逐利执着现实而忘记了精神的追求,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意见也不能是空疏的、虚无的,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产生哲学的意见,在于解释世界
哲学的批判性
马克思: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表达自己的想法,他的思想更多被视为批判哲学的思想,拒绝密涅瓦的猫头鹰,要做高卢雄鸡,要有自己的行动,要对未来有所启示,不只是停留在解释世界,更要改变世界,但是和哲学的反思并不矛盾,而是更进一步
哲学有何用
“没有实际的用处”
哲学的首要目标:认识自我
- 不要被外在的分工、社会角色所限,要思考“我是谁”
- 这个问题不在于答案,而在于引导反思自我,认识自己的行为
无用之用是为大用
不能起到技能型、具有很强时效的作用
给予精神上的权利
- 理解、认知的权利
认知世界,对世界有知情权,启迪人类认识世界和规律,启发精神的活力,哲学永远是一个“启蒙”的任务,脱离自己加之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,即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会运用自己的理智和思考的状态
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
——康德
自由的权利
- 一切出于自己又回归自己,自己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,别人也是别人思想的主人
- 既可以自由的理解,也有理解的自由
- 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权利,真理不在权威手中,而是在每个人手中
哲学为境界之学
- 哲学归根结底讨论人的境界问题,人是在有意识地进行反思
- 人的“实然状态”向“应然状态”的提升
No Comments